真善美發展史背景 |
「崔普家庭歌手」在1956年宣佈解散,因為七個孩子們也有了自個兒的「家庭」了。同年,以他們的故事,也就是瑪莉亞這本書為藍本拍攝的德國電影《崔普家庭》(Die
Trapp Familie)也公開上映,在歐洲得到了相當熱烈的迴響。這部電影上映兩年後,一個年輕的導演文生唐納修(Vincent Donehue)將它介紹給他在紐約的好朋友李察哈勒戴(Richard
Halliday)、瑪麗馬汀(Mary
Martin)夫婦,他們是百老匯的製作人與女演員。瑪麗馬汀對這個構想極感興趣,又將它轉介給羅傑斯與漢默斯坦,希望藉助他們在詞曲上的長才,豐富這個故事。也因為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加入,原本擬以「崔普家庭歌手」平常在演唱會所演唱的曲目為主的構想,也變成了重新創作歌曲的音樂劇。 |
真善美電影劇情大綱 |
《真善美》並不是一個全然杜撰的故事,它最原始的素材,是本片女主人翁瑪莉亞馮崔普(Maria von Trapp)所撰寫的自傳「崔普家庭歌手」(The Trapp Family Singers):生長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的瑪莉亞,從小就是一個活潑、頑皮、愛唱歌的女孩,在1924年進入薩爾茲堡的農伯格修道院當實習修女,然而歷經兩年的觀察之後,修道院院長深知瑪莉亞並不適合神職,於是她安排瑪莉亞去巴龍佐格馮崔普(Baron Georg von Trapp)這位海軍上校的家中當家庭教師,希望藉由修道院外生活的歷練,讓瑪莉亞瞭解自己到底最想要的人生是什麼。崔普上校是個鰥夫,喪妻之痛讓他忘記了七個孩子仍然需要他的關愛,他只是嚴厲地訓練孩子獨立,並在長久離家的事業中,嘗試忘卻難以卸下的痛苦。七個失去母親又欠缺父愛的孩子,個個都是鬼靈精,不知道嚇壞或氣走了多少個家教,但是年輕活潑的瑪莉亞卻打動了他們的心,她不僅用歌唱化解孩子的排擠,更以生活代替教材改變他們拘謹制式的訓練。當崔普上校回家時,幾乎難以相信孩子們的轉變,而瑪莉亞也讓他瞭解孩子對他的需要,然而更加有趣的化學變化是:他們都發現自己愛上了對方。剛開始瑪莉亞對這份情愫感到萬分恐慌,甚至逃回修道院去,但是在院長的開解之下,瑪莉亞瞭解這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,於是她接受了這份感情,成了七個孩子的母親。在三0年代初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大恐慌中,崔普家庭幾乎失去了所有,也開始了以職業演唱賺錢的生涯,他們在1936年贏得了著名的「薩爾茲堡音樂節」的首獎,在奧地利以及全歐洲,展開了成功的巡演。1938年,納粹兼併奧地利,崔普上校拒絕德國的徵召,決定和家人離開祖國。 |
范崔普家族新聞 |
照片中的四位孩童從年齡最長的依次是Sofia、Melanie、Amanda、Justin。
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攝的美國好萊塢經典名片〔真善美〕享譽全球,劇中描述的〔范崔普家族〕在真實生活中消聲將近五十年之後,由第四代接棒,重組四重唱,準備再度在全球巡迴演唱。
|